专题报道③ 国学修养与书法 伍晓蔓主讲《诗词楹联常识与创作实践》

专题报道③  国学修养与书法 伍晓蔓主讲《诗词楹联常识与创作实践》

        

        3月26日下午和晚上,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联指导,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学修养与书法·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首期青年书法创作骨干研习班”,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副教授伍晓蔓主讲《诗词楹联常识与创作实践》“诗词卷”和“楹联卷”。讲座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冷柏青主持,国学班80位学员与艺术家代表以及广大文艺爱好者聆听了讲座。

 

专题报道③  国学修养与书法 伍晓蔓主讲《诗词楹联常识与创作实践》

伍晓蔓主讲

《诗词楹联常识与创作实践》

        伍晓蔓把自己名字的文化渊源引入,并指出“伍”和“屈”、“芈”本一家。讲座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诗是什么。她首先对《尚书·尧典》“诗言志”和《毛诗序》“在心为志”中的“志”,以及《论语》“诗可以兴观群怨”、“兴于诗,立于礼”的“兴”进行阐释。她解读钟嵘《诗品序》,并以诗圣杜甫寓居成都时所作《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绝句》等作为重点进行讲解,指明大诗人之作,设身处地,观察入微,目击道存,不袭陈词,刻画入微,直抒胸臆,是大格局、大力量的感发;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等著名诗句得出富有创见性的观点——杜甫原本是痴情狂性、绝世风流之人。她说诗具有兴发感动的特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诗要取法乎上;“窗含西岭千秋雪”等凝聚大诗人生命呈现的美景彰显一种人生格局的传递和城市山水文化的品位。

        第二部分——诗词的艺术形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欣赏诗歌首先熟悉诗人所运用的语言,培养一种语感。她从诗歌的“节奏”是由声调的抑扬顿挫产生的。她以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为例,介绍了诗歌的节奏。从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方面介绍了诗歌的格律。“平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的类型化。平指平声,仄是上、去、入三声的总称。她特别指出古入声字和平水韵学习的重要性。

         古体诗和近体诗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和语言特点。她吟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云》、杜甫《梦李白》等经典古体诗,将本次讲座逐渐推向高潮。全体学员和嘉宾仿佛随着伍晓蔓遨游于浩渺的历史时空。他还多次引用体现古代书法巨匠风采和书法艺术魅力等名句,如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进行精彩的剖析。

       在近体诗(格律诗)部分,她以经典唐诗为例讲到了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平仄(粘对)规律、对仗规律。又介绍古绝和律绝的区别。师生共同吟诵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之涣《凉州词》等传世绝唱,正大恢弘的唐音回荡在教室上空。

        她还介绍了《浣溪纱》《忆江南》等词牌特点及名作的艺术特色,并布置了填词作业。

        第三部分——跟着香菱学作诗。她以《红楼梦》“香菱学诗”的生动故事,给大家指明了“掌握格律”“取法乎上”、“化用成句”、“勇于尝试”、“苦心孤诣”等学习方法。应当注意诗歌的立意、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做到诗中有我,物我交融,诗不厌改。黛玉指导香菱尝试写《月诗》,黛玉认为措词不雅。并又写了一次,还是不好,至第三稿才得到众人“这首不但好,且新巧有异趣”“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高度称赞,道明了写好诗的真谛。

        第四部分——勿作“老干体”。老干体好用“大词”和司空见惯的成语,而大诗人善用“小词”和赋予新理异态的词语。

        第五部分——诗词创作举隅。伍晓蔓以自己的近作诗词为例,现身说法,启发点拨。如《春寒》:“湿云霭霭浸园池,黄鸟飞来踏一枝。最是春阴寒彻骨,也宜花事也宜诗。”诗中末句的“花事”二字原稿是“独坐”,经过推敲,成为虚而有神、春意盎然的诗眼,展现了她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灵妙浪漫的艺术才华。

另外,伍晓蔓还专门为国学班全体书法骨干介绍了楹联的特点,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协、形对意联。并列举了古今名联,特别是成都杜甫草堂联书合璧的代表作进行赏析,并推荐了自学参考书目:梁章钜《楹联丛话》、朱庆文《楹联十讲》等。

专题报道③  国学修养与书法 伍晓蔓主讲《诗词楹联常识与创作实践》

伍晓蔓身着汉服、5个半小时始终坚持站立讲授,体态语细腻丰富,条分缕析的讲述和声情并茂的吟诵交相辉映,文采飞扬,令全体学员和听课嘉宾感受到了中华诗词的盎然春意。

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左),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中)也在现场听讲。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③  国学修养与书法 伍晓蔓主讲《诗词楹联常识与创作实践》

         伍晓蔓,女,四川省双流县人,1973年生。1998年~2001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熊良智教授,主攻魏晋南北朝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2004年就读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师从祝尚书教授,主攻唐宋文献,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及佛教文学。在《文学遗产》、《社会科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宗教学研究》、《新国学》、《橄榄》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江西宗派研究》、《唱道与乐情——宋代禅宗渔父词研究》(与人合著)。参与编写《中华文化》《古典文献学》等教材。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研究。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19年4月13日 下午8:19
下一篇 2019年4月13日 下午8:52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