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11 国学修养与书法 冯渝杰主讲《老子》《庄子》

专题报道11 国学修养与书法 冯渝杰主讲《老子》《庄子》

       4月2日,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联指导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学修养与书法·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首期青年书法创作骨干研习班”教学进入第九天,在此期间,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副研究员冯渝杰博士分别于3月26、28、30日,4月1、2日主讲《老子》《庄子》。讲座分别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王道义、冷柏青、赵安如、汤文俊等主持。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的80位国学班学员与艺术家代表和广大文艺爱好者聆听了讲座。

专题报道11 国学修养与书法 冯渝杰主讲《老子》《庄子》

冯渝杰授课

        冯渝杰讲座分为“那怡人心智的遥远童谣”,“超情的大智大觉”,“老庄思想的比较”三部分,为我们详尽系统地讲解了《老子》《庄子》。

在“那怡人心智的遥远童谣”一篇中,冯渝杰指出“道”是《老子》的思想根柢;“无为”是《老子》的思想主干;“不争与愚民”是《老子》的思想枝叶。“道”的内涵和属性包括:“道”是天地的终极主宰,永恒存在,不可名状,运行不已,是实有实在的,它不仅法自然,而且是德之本,“遵道贵德”是《老子》的核心。“无为无不为”是《老子》方法论的哲学根基,“知”与“明”是“破执”的关键,“破执”方能“无不为”。“守柔”、“贵慈”、“不争”、“小国寡民”也是《老子》的重要思想。他说,老子的“无为”方法论,纯净的赤子之心,不与人争的处世精神,“宛若一首遥远的童谣”。

专题报道11 国学修养与书法 冯渝杰主讲《老子》《庄子》

冯渝杰认为,《庄子》是“超情的大智大觉”,他以《逍遥游》为例,为我们揭示“逍遥”的真谛:“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的境界,必须善于使用“大小之辨”、“无用之用”、“吾丧我”、“明以去蔽”、“不齐之齐”等破执致“逍遥”的技术路线。浑沌暗喻淳朴之道的无限可能性,是道家精神的核心意象之一。庄子推崇“澄明之境”,以为只有心如明镜,才能理解万物而不被万物所伤。

专题报道11 国学修养与书法 冯渝杰主讲《老子》《庄子》

他说,《老子》《庄子》思想的差异主要在于:“道”之不同,“有无”不同,言意不同,生死不同,内圣外王不同。《老子》之“道”有形、有根、有物,《庄子》之“道”无形、根在有无之间、不执着于物;《老子》认为有生于无,《庄子》打碎有无;《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却说“道不可言”,“得意忘言”;《老子》是“爱己身以贵天下”,《庄子》是“安时而处顺”;《老子》主“外王”(无为而治),《庄子》主“内圣”(修心养性)。

专题报道11 国学修养与书法 冯渝杰主讲《老子》《庄子》

最后,他谈了“关于艺术、宗教与科学”的思考。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意义世界的架构”,其强大魅力在于,艺术是人类心灵的震撼或感动;宗教是“人类体悟未知世界的方式”,而科学致力于“拓展人类的已知世界”。艺术之妙就在于用传统文化的方式去体悟世间的玄妙。在此基础上,他谈了自己学习《庄子》的感受:“大道至简”——要用“赤子之心”去“化繁为简”地认识事物的本真;鬼斧神工的自然之力绵绵若存,我们只有“道法自然”,“以柔克刚”,“顺势而为”,才能成为真正强大之人;只有“不变于己”,“不偏不倚”,“宠辱不惊”,“由巧而美”,才能寻得那“逍遥适性”。“相忘于江湖,未若江湖再见”,是冯渝杰对《庄子》最精辟的感悟。

冯渝杰的讲座观点鲜明,材料丰富,文雅朴素,结合生动事例、图片讲述,深入浅出。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以及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部分成员旁听了讲座。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11 国学修养与书法 冯渝杰主讲《老子》《庄子》

       冯渝杰男,1986年12月生,重庆垫江人。先后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博士学位。曾任日本京都大学外国人研究员(2017.10-2018.10)。现为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汉代思想史、中古宗教社会史等相关领域研究;在《历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文史哲》、《学术月刊》、日本《东方宗教》等国内国际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即将出版学术专著《神物的终结:法剑信仰兴衰变异的历史考察》(2019)、《汉家的展开:汉帝国的神圣性格及其崩解》(2020)。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19年4月13日 上午11:46
下一篇 2019年4月13日 下午12:13

延伸阅读